建筑资格
所在位置:  首页>>新闻资讯 >> 建筑业资质办理政策多变,企业该怎么应对?

建筑业资质办理政策多变,企业该怎么应对?

作者:原创   发布时间: 2016/8/2 14:52:47

  建筑资质管理作为行业管理的“五项御策”,(即:政府监管、企业资质、社会监理、招标投标、业者资格),是对企业对具有管控约束力的,也是体现主体责任的重要载体。相比其它如:政府监督在逐步松绑)、社会监理激果欠佳)、招标投标(形同虚设)、业者资格(尚不成熟)资质管理比较成熟、配套。因此要管好建筑行业,抓住资质管理,是个较好的抓手。

  资质困惑一一其中存在问题列举:

  一是建筑资质政策与其它部委政策不一致时如何办,首先,财政部力推营改增。其次,人社部取消了在行业看来是核心的岗位的从业资格核批。我们资质管理在强调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资证。最后,工商注册资本金,不采用实缴,而是认缴。政策不可逆、效果不可期、企业当清醒、抓紧做准备。

  二是工法取消。1990推行工法以来,演变成大跃进生产工法,尤其2008, 2010为盛。原因在于2007年3月13日,特级总承包资质设置了:工法、专利、规范或国级奖的条件。为了符合这个条件,企业不仅妄顾自身科技创新成果的积累与基础,甚至于连基础管理簿弱的本质,以超一大跃进一的方式,购买成果、买通渠道等不一而足。使得工法这项原本能起一定作用的积累技术成果的方式,变成了腐败、争议、无法律保护的边缘“废纸”。

  此次取消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》(建市[2007]72号)中关于国家级工法、专利、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、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考核指标要求,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进一步简政放权,促进建筑业发展。

  三是特级数量剧增。264家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,现在332家,360项,持续增加中。可以见证的一个事实是:特级的技术含量越来越低,规模越来越小,中小型企业竞争越来越大。

  资质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什么?建筑企业如何应对?

  建筑资质是为了保障工程产品的质量和保证产品建造的安全。我们有必要对产品首先进行分类、分级,其次对产品的质量、安全等级进行分类分级,然后适配企业的质量安全的管控能力,以达到目标。当前,建筑产品以合同额、规模,遗漏了关键的建筑难度、创新程度、建设环境等因素,应当用建筑综合质量安全分级、分类代替合同额等参数,参加对应建企的选择』建筑企业,净资产、纳税额、人员配置、工程业绩、机械设备等不足以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。

  建筑企业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,尽管公司管理水平高项目管理水平可能高,实际上,更多地对项目管理进行监管,将更好地触及“达成日标的核心相关因素”。管理的问题,80-85%出在中层管理干部身上,工艺质量的问题,大多出在操作工人的身上,但是部分也归咎到管理人员身上。

  从源头治理开始,用系统观进行整体系统规划设计,才有可能使全行业处于良好的“在控”状态,尽管企业追随市场,不需要更多的管控,只要合法,就应该任其充分发挥。而投资者,应该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和决定权,至少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。行业发展期盼对行业发展的期盼,可以归结为“重构行业管理规则、激发创新创业热情、激励遵法守法主体、真正市场配置资源、重塑行政管理能力”,真正做到“接到地气、直面需求、对接市场、不离基础”。